回报。
也许可以发展发展手机拍摄行业……
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王晋都没想过,也不能说没想过,比如曾经想过拍摄一部类似于一个人的武林那种题材。
纯打斗的剧。
但那也是想着正儿八经的拍摄。
比如要请导演,制片人等等。
没想过用手机拍摄。
现在看到评论,发现自己还是不够奔放。
自己现在有个网红公司,或者也可以叫工会,总之以后或许可以拍一些剧玩玩。
到时候和杨奇一些人商量一下。
这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,这个不能改变,现在的电视电影行业,每年投进去无数部,但能杀出来的能有几部。
所以要扬长避短,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。
自己其实可以一本正经的恶搞。
比如三国演义。
那么多版本,自己其实也可以拍着玩玩,剧中不出现那种古代话,全部用现代话,可以分开拍,比如拍蜀国篇,然后再拍魏国篇以及吴国篇。
其实我们看三国里面都有一定成分站在某个角度来拍摄,并不是站在中立角度。
比如老三国,那个是亲蜀派,三国演义本身就亲蜀,所以大家都喜欢刘关张就能说明出来,尤其小时候,肯定只喜欢刘关、张赵、云马超这些人。
后来的陈版三国,这个会让大家喜欢魏国这边,其实实际上也是如此。
三个国家,各有自己辉煌时期。
蜀国最强时候,就是关羽水淹七军,威震华夏,曹操都要避开关羽,那个时候的蜀国真的有机会北伐成功。
那是蜀国最后的高光时刻。
吴国也有高光时刻,其实最早的时候,孙策不死,三国未定,孙策死的时候也才二十六岁。
二十六岁啊。
他爹给他留下的摊子很烂,孙策愣是靠自己打出来,人格魅力,能力缺一不可,可惜英年早逝,不然孙策和周瑜联手结果未知。
天妒英才,周瑜也是早死,年仅三十五岁,正是最好年纪,也是最有能力的时候。
吕蒙死的也很早。
吴下阿蒙这个成语就是说的吕蒙。
曹魏那边的高光时刻更不用说了,五子良将,曹仁有上将军之资,夏侯惇夏侯渊,典韦许褚,张辽,后期的邓艾……
文臣谋士也是曹魏最多,荀彧有王佐之才,郭嘉鬼才、戏志才,贾诩不用说了,随便出一条计策都能祸国殃民,毒士之称,程昱,荀攸……
所以,王晋决定如果拍摄的话,那就分开拍,分别拍,拍那个国家就站在那个郭嘉的立场和角度上。
拍出感情,拍出细节,多一些其它影视中看不到的一些人物。
对了,还可以拍摄一个群雄篇,就是董卓、袁绍,那些不在三个国家的人,也就是三国鼎立之前的那一段,董卓、袁绍还活着的那一段快乐时光,拍一拍董卓、吕布、徐荣等传奇一生。
比如徐荣,这个其实在在三国电视中没有展露出风采的一个人牛人,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,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。
两次击败孙坚。
历史上的徐荣,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。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。他的记载虽然很少,却足以令他跻身于三国一流大将行列。
王晋要拍的话就拍不一样的三国,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之外,还要加一些别的人物,徐荣是一个,这个就可以站在群雄立场拍摄,拍摄出徐荣的风采。
还有郝昭,还有文鸯,有人说真正的万人敌是文鸯,真的一个人杀人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。
郝昭,曹魏名将,诸葛亮率军北伐,为郝昭所阻,劝降不成,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