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:现代丝绸之路(2 / 3)

而如何运输?成了个最重要的问题。

60年代,美帝和欧盟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,就已经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了,就是集装箱。

集装箱有什么特点呢?

首先是方便管理,严查走私。

比如曰本,出口中国的货物,比如汽车,从日本横滨运到四川成都。

首先在曰本的海关点货,有专门的监察,看着你装货,你说我成本太高,想打个木框就丢在船上,不行,装集装箱。

装好了给你焊死,上锁,打封条。

出发,从东海进入黄海,到达江苏,连云港。

在连云港下货,转铁路。

那么,还要重新包装一次吗?

不会,直接把集装箱吊起,安到四桥的拖挂车上。

从海港运到火车站。

再安装到火车的运载端。

这中间都不会打开的,因为有海关的封条。

这就叫:海公铁三式联运。

还有海陆空三式联运。

集装箱都是标准的。

下面都有标准的卡扣。

在船上可以重叠起来,海港运到火车站,需要转公路,那么汽车来了,直接安装到拖挂车上面,就可以迅速卡紧,固定。

公路再转铁路,也是一样的道理,用吊臂装卸就可以了。

所以在香港电影里,那么多码头和集装箱呢。

香港的四大豪门,没有哪一个,不参加海运的,还有几大船王,作大了都要往海运发展。

80年代,联合国主导,在曰内瓦签订的《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》,就是制定规则的。

凡是参加这一公约的国家,所有的集装箱,都要按照国际标准建造。

我国92年正式加入,这是国际贸易第一次暴利时代。

也从92年开始,我国的外贸一放开,亚洲四小龙的经济,除了曰本,其他的三小龙,都一度陷入停滞,纷纷寻找经济的转型。

对海运和转口影响很大,中国一开展转口贸易,几乎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。

有路不走,谁还去跑船?

中国这条欧亚大陆桥,从连云港为,经过徐州,郑州,穿过安徽,河南,到达陕西,西安。

如果东南沿海,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,是手臂一般的存在。

那么陕西位于中国腹地,就是中国的心脏。

交通大动脉。

从西安出发,经过甘肃,兰州,河西走廊,从新缰的阿拉山口出关,到达哈萨克斯坦,吉尔吉斯斯坦,中亚五国,再经过外高加索联邦,到达乌克兰,波兰。

一直走,过去就是法国,德国,英国,意大利。

向上就是瑞典,芬兰,挪威,北欧。

再过去还有冰岛,荷兰,还有世界最大港口,鹿特丹。

中国这条大陆桥,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,距离要近2000多公里。

比海运要缩短半个多月的时间。

而且没什么风险。

其中,西安,甘肃,新疆,到中亚五国,到达欧洲的这条陆桥。

还有一个名字。

叫丝绸之路。

从唐朝开始,中国就和欧洲的国家,罗马,雅典,希腊,产生大规模的贸易了。

都是从这条路出去的。

明朝的时候,郑和下西洋,就是海上丝绸之路。

自古就是经济和贸易的命脉,黄金,财富的代名词。

历史人文极其厚重。

而现代呢?

从西安,到兰州,再到新缰,中国境内的陇海铁路,兰新铁路,北疆铁路,并轨连接哈萨克斯坦,中亚五国,并最终到达荷兰鹿特丹的这条路线。

就是欧亚第二大陆桥。

也叫现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