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问题,不由心有戚戚。她当时就疼得要死,想来佳玉也好受不了。不过她那时候总归有徐二郎在身边,又是哄又是搂又是抱的,就这她还觉得委屈。而佳玉呢,男人去打仗了,如今也不知道在那片海域漂着,想想不是更委屈?
瑾娘念叨了几次,也顾不上去找闺女了,却是转弯又去外书房找徐二郎。
徐二郎对她的去而复返很是意外,不过,不等他问什么,瑾娘就迫不及待问起他,“三郎如今是回返了?还是还在海岛上了?你给他去信了么?他知道他有儿子了么?”懯
她连珠炮似的,把徐二郎问的回话的时间都没有。
等她问完,徐二郎就将手中的茶盏递给她,“别慌,先喝点茶,润润口再问。”
“我都问完了,你快告诉我么?”
徐二郎见她喝了半盏茶,这才笑道,“三郎如今应是在回来的路上。早先打下倭寇的消息传来时,三郎他们都在岛上搜刮银矿。”
“银矿?”瑾娘眼睛登时一亮。对啊,现在被倭寇占据的那座岛屿,可是后来某国的地盘。那上边有大型银矿,那银矿的储量非常丰富,甚至在某一时期,其出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三分之一啊,就说这储量大不大,丰富不丰富,耀人眼不耀人眼?
瑾娘一下子精神了,连忙和徐二郎说起这事儿。徐二郎早就知晓那岛上有银矿,毕竟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。早在准备对倭寇动手时,就派人将那边的情况查清楚了。他还调取了闵州府有关倭寇岛的所有卷宗,从那上边也都清晰可见,其上有银矿的详细记载。懯
只是,都只提到了银矿,却从未提及过银矿的规模和储藏量。是因为还没被完全开采,还是因为,有心人对此早有隐瞒?
徐二郎对瑾娘的消息来源也很疑惑,连他都不知道的事情,瑾娘又是如何知晓的?这消息来源可靠么?
瑾娘拍胸脯保证,“可靠啊,当然可靠啊。这可都是我从书籍上看到的,再真没有了。”
徐二郎追问,“什么书籍?”
“这谁记得请呢?”瑾娘都要抓耳挠腮了,深恨徐二郎太机警,但也不能说是从互联网上得到的消息,那多扯淡啊。
她就只能咬死了,“就是书上写的。只是你也知道,我看的书又多又杂,具体在那本书上,我也记不住了。”
又敲敲脑袋,做戏一样,“即便早先记得住,如今肯定也记不住了。毕竟生的孩子太多了,脑子都锈了。”懯
徐二郎是不懂生孩子和脑子生锈有什么必然关系,不过他也看出来瑾娘在装傻,一时间也无奈。
她不想说,他再逼问也问不出什么来。况且,他舍得逼问她么?
徐二郎愈发无奈了。
瑾娘见他一脸对她没办法的模样,心就有些软,忍不住又凑到他跟前,小狗似的拱啊拱,“你信我一次,派人过去仔细探探吧。真要是座大型银矿,咱们岂不是要发了。”
徐二郎敲她脑袋,“又说傻话,若真是大型银矿,必然要第一时间上报给陛下。国有矿藏全部归属国有,你想让我知法犯法么?”
瑾娘撇撇嘴,“好了,交公么,你交就是了。反正陛下吃肉你喝汤,陛下又不会亏待你。”
这话倒是真的。懯
允文帝深谙要让马儿跑,先让马儿吃草的道理。胡萝卜在前边吊着,由不得人不给他卖命。
一时又说起徐翀,说起水师士兵铁了心要在岛上收刮一番。这要是换做别的地方,瑾娘对这样的事情肯定不认同,毕竟百姓无辜不是?
但华夏有句老话,不是叫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么?
倭寇在东南沿海作威作福、作恶多端,让多少百姓命丧他们刀下?被他们祸害的家庭多了去了,被他们收刮的财富更是数不胜数。
刀子没割在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