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 又获重宝,掌掴贾张氏(求订阅月票)(1 / 4)

青花是一个瓷器品种,初始于唐代,那时候的青花工艺简单,一般都是瓷器中有一两小撮简单的青花。

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在元代时青花技术逐渐成熟,青花瓷鼎盛于元代。

所以唐宋元明清青花里,元青花,是价值最大的。

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,不仅需要独特的烧制技术,还要看天气,温度,湿度,等条件。

所以想要烧制出来一个完美无瑕的青花瓷,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,需要的是机缘巧合。

常常一窑成百上千个,难出来一个上等的青花,大多是残缺不全的。

换句话说,青花瓷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
而眼前的这个青花瓷,竟然高达60多公分,这个尺寸,已经是很罕见的了。

再看瓶身上天青色的花纹,那花纹与白瓷相交,看起来浑然天成,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。

邹和凑近了观察了一下,花纹仿佛用笔描上去的,一点瑕疵也看不到。

这造型,成色,品相,色泽,整体效果……等等。

让邹和不由得想起了一个词——巧夺天工。

说完了工艺,再说这价值。

这样举个例子吧,造型无暇的元代青花,在二十一世纪,价格几乎都是以小目标来计算的。

而这款的大小以及整体效果来看,邹和估摸最低五个小目标以上,甚至更多。

真的没有想到,竟然能在这里,碰到元青花。

而且还是这么大只的。

邹和心潮澎湃起来。

“怎么样?”四百斤叫做阔爷的人,开口问道。

“咳咳,”邹和激动的内心,当然不能表现出来,古玩这行当,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准则,表现的太过明显,对方肯定是要开宰的,当然,这是一个真真的好货,对方显然是知道的,邹和也不能故意贬低,只道:“这个看起来是不错,货挺好的,造型也好,就是主要是太大了,收藏风险很高的,现场古元市场也不景气,有点钱,买回家藏起来也可以,就是不知道,你这青花,要价多少?”

邹和不动声色的,看以随意的,问了问价格。

“这个,您是真买吗?”阔爷一看就是个老手了,他也不着急报价,而是反问道。

“你这叫什么话啊阔爷,”马嘟嘟站了出来,道:“我和子哥当然是真买了,主要是你这价格,要合适才行呐,你得给一个公道价。”

“对,”邹和笑道:“如果价格合适,我买个玩玩也行,太贵了可不行,毕竟现在的行情,大家也都知道,把这玩意收藏起来,又怕磕怕碰了,未来能不能有价值,还都是赌,赌也不能赌的太大呀?”

此言一出,阔爷眼珠子转了转,伸出五个手指:“这样吧,既然是真心想要,我这也缺钱用,我就不给您胡报价格了,我直接来个底价,最低这个数,五百元!”

一听这话,邹和当即放下了心。

还好,对方的要价虽然不低,但对于邹和来说,倒也轻松。

五百块钱,赚几个小目标,这生意能做。

毕竟邹和今天早上刚签到了三百元。

当然,心里这样想,嘴上可不能这么说。

“嘶!”邹和倒吸一口冷气,道:“好家伙直接开口要五百元,阔爷您这要价可是真够猛的,这五百元够一个一级工不吃不喝干两年的了,这价格也太高了呀。”

“……”挺了挺肚子,阔爷又道:“最低了,你看年我这肚子,一天得吃几十个馒头,五百元也就是我一年的饭钱,我也就是讨口饭吃,根本没有什么利润,这玩意我收起来也贵啊。”

“敢问下阔爷,这是在哪收的,收了几年了?”邹和又问。

“是我爸收的,起码得有个二三十年了,说是在一个清朝没落的三品大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