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别三月又七日。
别来无恙否?
心有万言,然提笔,却不知如何说。
重楼诸事安好。
夏秋更替,药田繁茂。
你离京时未开的花,此时正盛。
咏泰病愈,纸鸢能言,母亲康健。
细碎些微,不一叨扰。
且等信来,再叙其它。
——绾集
一封信,搭头带尾,拢共十二行,八十六字。
反复看了三次,范贤心里大致有数,将信纸叠好,收入腰袋。
捏碎另一颗蜡丸。
果然。老师方墨儒的亲笔信,证实了他的小小推测。
语句之中,不难看出老师对左家大小姐左绾集,颇为欣赏。
言说此女如何沉稳大气,如何谨慎细微,与他的性情很合适,云云。
总之,正事没开始提,先老祖父心态地暗戳戳表了表态。
并非左绾集惜字如金,不愿多写,而是这位端正如竹的大小姐,并未全信方墨儒派去之人。
暗怼圣火教、智破京都疫,此事方墨儒是知晓的。
范贤离京没多久,方墨儒也悄悄搬离了永宁街。至于老师去做了什么,信中并未提及,只说在暗中关注重楼药田与左家上下。
三个多月里,左绾集前后去找过钱有财三次,旁敲侧击探问是否有范贤的来信,以及能否联系上范贤。
老人家觉得这女子不错,便派了个心腹前去重楼药田,言说自己是范贤的好友,可代为传信。
几番对话下来,左绾集将信将疑写下这封简短的信。
信中并未提及其它,应当是怕这所谓的好友,实则是敌非友,到她这儿来刺探些什么,恐对范贤不利。
但她又不想放弃这次与范贤联系上的机会,于是,便在信中对起了‘暗号’。
‘一别三月又七日。’
从范贤离开重楼药田那天开始算起,正好是这个数。
‘你离京时未开的花’,指的是木芙蓉。
犹记得,那日清晨,和风细雨。
香蜜山脚下,重楼药田前。
左家大小姐问:“你何时回?”
范贤当时也不知该如何作答,便岔开话题,指着一片还是绿荫的花圃,问:“这是什么药材?”
“此为木芙蓉。”左绾集答:“立秋后盛放,若赶得急,回来赏花吧。”
想到此处,范贤仰头望了望山巅流云,心里暗道:“抱歉,今年,赏不了花了。”
此间细节,外人不可能得知。
左绾集,真的很不错!
仅仅因为范贤不显山露水,收敛才华,她便在心中提起了十二万分警醒。
明明对自称范贤好友之人,心存疑虑,却也未曾表露,不动声色地写了封能让她确认对方身份的暗号信。
如此,若真是歹人,也不会认为她已识破,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杀人灭口的糟糕结果。
这般持重且有度的处事方式,连难得夸人的老师都称赞了一句“此女聪慧有大智”。
范贤点头笑了笑,继续看信。
京都有变。
朝争,已有由暗转明的趋势。
落星镇劫起之夜,作为‘阎令’上悬赏额度最高的头号刺杀对象,那位欲请洞明子星君出山相助、还想将梓桐仙子纳入府中的献亲王,毫无悬念地,凉了。
便是因这一突变,原本明挺、暗挺献亲王的朝中势力,明里、暗里搞了不少动作。
风头最盛的太子之位竞争者,就这样莫名其妙说没就没了。
理论上来说,都有望成为未来皇位继承者的五位皇子,私底下有没有开个仙酿庆祝一番,不得而知,但多半都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。
原献亲王派